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娱乐
  • 热点
  • 休闲
  • 时尚
  • 知识
  • 综合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 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

    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

    发布时间:2025-11-10 23:35:59 来源:成都浪漫樱花丝足会所 作者:综合

      中新社广西百色11月6日电 题: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

      作者 张广权 凌箐璐

      秋日清晨,中越重塑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者庙村的跨境密林中,71岁的生态林秀文屏息凝神。相机“咔嚓”一声,廊道不仅定格一只大仙鹟展翅的催热潮瞬间,也为一条连接中越两国生灵的观鸟生态廊道留下见证。这样的中越重塑守望,他已坚持九年。跨境

     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生态中越边境区域,是廊道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“服务站”。得天独厚的催热潮自然环境,使其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观鸟天然庇护所。

      “鸟儿不懂边界,中越重塑它们的跨境生存,就是生态我们最真实的生态答卷。”九年间,林秀文拍摄了上万张照片,记录逾280种鸟类,其中20多种为广西首次记录。这些影像成就了一份长期生态监测的“民间档案”。

      林秀文的“民间档案”与官方监测数据相互印证,均指向鸟类种群的恢复。更值得欣喜的是,像绿宽嘴鸫这样的珍稀鸟类,在边境线越南一侧的观测记录也日益频繁。这表明,中越双方分别推进的生态修复工程,成效已开始叠加,正共同构筑起一条无缝衔接的“生命桥梁”。

    2024年2月23日,林秀文拍摄的蓝喉太阳鸟。    林秀文  摄

      这些生命影像,其价值不止于科研。它们通过社交媒体传播,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,其中不乏来自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“鸟友”。越南高平省生态摄影师阮文胜便是其中之一。拥有18年观鸟经验的他,将那坡视为“观鸟宝藏地”,并在此观测到黑颈长尾雉、蓝背八色鸫等珍稀鸟种。

      “影像的力量跨越语言与国界。”阮文胜表示,他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鸟类照片常引发越南网友惊叹,“原来我们与中国共享如此多美丽的生命”。“守护共同家园”逐渐成为跨境民众共识。

      然而,守护之路并非坦途。栖息地碎片化、非法捕猎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迁徙规律改变,仍是中越边境生态保护面临的共同挑战。阮文胜期待,未来,越中两国能建立数据共享平台、开展跨境联合巡护、举办观鸟科普展,让保护行动更具实效。

     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指出,中越边境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,许多物种在全球仅分布这一片区域。“构建有效的跨境生态廊道,对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。”他认为,民间记录者的长期观测,不仅为科研积累数据,更通过生动影像,在公众心中播下生态保护的种子,促进跨境生态保护共识形成。

      如今,林秀文正酝酿新计划——他打算精选九年来的鸟类影像编纂成图鉴,为中越边境生态廊道留存一部充满生命温度的视觉档案。(完)

    • 上一篇:舷号18,福建舰入列现场高清大图来了!
    • 下一篇:巴西帕拉军警努力学中文 迎202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边城呼玛:雾凇冰排相互映衬 绝美冬景引游人
      • 林丹奥运会
      • 蠊虫是什么虫
      • 吃了没熟的螃蟹怎么办
      • 社院青年来谈“新”丨《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》——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
      • 大学主持词开场白
      • 情人节有什么活动
      • 纯牛奶保质期一年正常吗
      •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AI海洋大模型“瞰海”
      • 我想吃火锅是什么梗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越来越方便!多项出入境新政落地广东|粤政周刊(1101
      • 聚多巴胺结构式
      • 蠊虫是什么虫
      • 火车没赶上票作废吗
      • 银行业反内卷潮涌 基层最后一公里待破
      • 牛奶加水可以喝吗
      • 蟋蟀又称什么名字
      • 手表辨别方向的方法
      • 世界气象组织:2025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热年份
      • 常吃的鱼有哪些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,成都浪漫樱花丝足会所   苏ICP备13038730号 sitemap